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塞外的军人的思乡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直接表达,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深深思念。

首句“荒云凉雨水悠悠”,诗人用“荒云”和“凉雨”描绘了塞外苍茫、凄凉的景象。这里“荒云”象征着遥远与迷茫,而“凉雨”则传递了一种孤独和哀愁的情绪,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悠悠”二字,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氛围的持续和绵长,仿佛连绵不断的惆怅和哀伤。

第二句“鞍马东西鼓次休”,这里的“鞍马东西”指代行军生活,意味着将士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奔波,没有固定的归属地。而“鼓次休”则描述了行军途中稍作休息的情景。这两句合起来,描绘了旅途的艰难和劳顿。

第三句“尚有燕人数行泪”,诗人用“燕人”代指身处边塞的将士们,他们“数行泪”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里“数行泪”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苦,也和前面的“凉雨”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悲凉的氛围。

最后一句“回身却望塞南流”,诗人写下了将士们回望故乡时的动作,他们“却望”表明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而“塞南流”则形象地描绘了视线所及的北方,同时也暗示了回家之路的遥远和艰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整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的直接表达,勾勒了一幅边塞将士思乡的画卷,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通过这种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