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的田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的生活情趣。我们可以逐句来解读:
1. 飘飘雨色乱,终日误闻声。 雨丝飘洒,色彩在雨中显得纷乱,整日里雨水的声响让人难以分辨,仿佛所有的声音都被雨声掩盖。
2. 钓客呼持笠,牧童喜啜羹。 钓鱼的人呼唤着拿上斗笠,牧童因为下雨可以炖羹得到满足,可见雨天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乐趣。
3. 轻香树下满,余响谷中清。 树下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山谷中回荡着雨水的余音,显得格外清新。
4. 为谢登临者,枕流洗耳倾。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些登山临水、欣赏自然之美的游客的感谢,希望他们像洗涤耳朵一样,用心感受这纯净的自然之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雨天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乐趣的珍惜。诗中既有对雨声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们日常生活乐趣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