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鞍

古驿晚停鞍,西风客帽寒。
山昏云气湿,秋老叶声乾。
昔为作诗苦,今嗟行路难。
铃音边报急,醉里亦眉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黄昏古驿歇脚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五个层次展现了漂泊者的孤独与时代动荡:

1. 画面感极强的旅途场景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破旧驿站、西风中的冷帽子、昏暗山色里潮湿的云雾、干枯秋叶的沙沙声。不用直接说"孤独",但凉帽、老叶、湿云这些意象已经让人感受到深秋的寒意。

2. 今昔对比的巧妙转折 第五六句突然跳出写景,用"过去写诗发愁"和"现在赶路发愁"对比。就像现代人调侃"以前烦恼脱发,现在烦恼失业",瞬间拉近古今距离,让人会心一笑又心生感慨。

3. 藏在平静下的时代动荡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驿站铃铛突然急响(可能是战报),连喝醉的人都皱起眉头。这里没直接写战争,但通过一个小细节,暗示了整个时代的不安定,就像用手机突然弹出新闻推送来反映社会紧张氛围。

4. 文字里的声音设计 全诗充满声音意象:风声、叶声、铃铛声,甚至醉酒叹息声。这些声音由轻到重,从自然声响到人类焦虑,形成递进式的氛围营造。

5. 现代依然能懂的困境 表面写古代旅人,实则戳中现代人的痛点:生活压力(行路难)、突发危机(边报急)、借酒消愁(醉里眉攒)。这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潘玙

潘玙(一作屿),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诗家鼎脔》卷上)。与柴望、贾似道等有交。有《鄮屋拙藁》(《诗渊》),已佚。潘玙诗,据《诗家鼎脔》、《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