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康南海欧洲十一国游记

吁嗟乎,康君万死之身卒不死,当时咸谓留有俟。
讵料天意茫茫中,终身遭际竟如此。
光绪承统国运衰,强邻耽耽如虎视。
君本草茅一介儒,感喟时艰奋袂起。
旋由廷试擢曹郎,晋谒王公筹国是。
两次呈上书万言,变法救时为宗旨。
由来成宪率先朝,骤议更张徒逆耳。
遭疑遭忌复遭谗,党祸株连杀数子。
缇骑四出捕君身,君先奉诏已适彼。
风传沪上始闻知,从旁救护来英使。
为言中国非无人,有才如君终弃委。
同舟载去往伦敦,举国欢迎争倒屣。
戊戌至今十馀年,蒙罪逃亡谁谅只。
昨持一编仔细观,知君在外游历纪。
人才物产山川形,城邑街衢宫室址。
政教风俗揽全欧,详参中外治乱史。
就中论说列多端,得失昭昭持正理。
天生君才已属奇,遍历奇观叹观止。
世界从今将大同,此编先券同文轨。
更有诗歌情见辞,忠爱拳拳系桑梓。
李陵在虏家已亡,庄舄微吟泪常泚。
事后心迹自昭然,堪叹时流妄訾毁。
沧桑世境我生悲,海外孤臣犹未徙。
吁嗟乎,中山孙氏志已酬,南海康君长已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清末改革家康有为的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康有为的传奇人生
开头就说康有为多次差点死掉但都活下来了("万死之身卒不死"),后来逃亡海外。他本是个普通读书人,看到国家被列强欺负("强邻如虎视"),就站出来搞变法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追杀,靠英国领事帮忙才逃到国外。

2. 改革失败的悲剧
诗中提到康有为给皇帝写万言书、搞戊戌变法,但守旧派觉得他"瞎改祖宗规矩",不仅变法失败,还连累同伴被杀("党祸株连杀数子")。这就像现在有人想改革公司制度,结果被老员工集体抵制还丢了工作。

3. 海外见闻的价值
康有为流亡期间写了《欧洲十一国游记》,把外国的城市建筑、政治制度都记录下来(像现在的旅行博主+社会观察家)。诗人夸他这本书能帮中国了解世界,预言未来会"世界大同"(全球一体化)。

4. 爱国孤臣的苦闷
最后用两个典故说康有为的矛盾:像古代李陵投降匈奴但心念家乡,又像庄舄在外国当官却总想哭。对比孙中山后来成功革命,康有为到死都像个"海外流浪者",还被很多人误解。

核心魅力
- 用故事讲历史,像看一部浓缩的传记片
- 既有热血改革("奋袂起"),又有逃亡惊险("缇骑四出")
- 最后落点在爱国者不被理解的孤独,容易引起共鸣

就像现在看一个理想主义者拼尽全力改变国家,失败后仍在海外用笔奋斗,既敬佩又心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