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高台邱门首水仙一丛开甚都。以黄瓷供养,伴我冷吟
何地无芳草。
看当门、青葱白薤,一丛寒藻。
惜玉怜香情青尚切,背令莽夫锄掉。
怕不抵、冰霜撩扰。
检点黄瓷勤供养,问幽妍、清韵何人晓。
聊伴我,属词稿。
诗家比拟微唐突。
数西园、寒光冻雨,感春谁早。
漫语山矾难做弟,梅亦一筹输了。
料似此、帔缃裼缟。
绰态柔情痴绝甚,与凌波、仙子同娟好。
重作赋,剩花恼。
看当门、青葱白薤,一丛寒藻。
惜玉怜香情青尚切,背令莽夫锄掉。
怕不抵、冰霜撩扰。
检点黄瓷勤供养,问幽妍、清韵何人晓。
聊伴我,属词稿。
诗家比拟微唐突。
数西园、寒光冻雨,感春谁早。
漫语山矾难做弟,梅亦一筹输了。
料似此、帔缃裼缟。
绰态柔情痴绝甚,与凌波、仙子同娟好。
重作赋,剩花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高台邱门首看到一丛水仙花盛开的场景,以及他如何精心照料这些花,并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感。
首先,诗人开篇就感叹“何地无芳草”,意思是哪里没有美丽的花草呢?这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普遍欣赏。接着,他具体描述了这丛水仙花的形态——“青葱白薤”,青翠的叶子衬着白色的花朵,显得格外清新。诗人对这丛水仙花非常珍惜,生怕被不懂欣赏的人粗暴地锄掉,也担心它们在冰霜的侵袭下凋零。
为了保护好这些花,诗人特意用黄瓷盆来供养它们,并询问这幽雅的美感和清韵有谁能真正理解。这些花陪伴着诗人,成为他创作诗词的灵感来源。诗人认为,用“诗家”来比拟这些花有些不够贴切,因为它们的美丽超越了普通的诗词描绘。
随后,诗人进一步赞美了水仙花的独特之处。他提到,即便是在寒冷的西园中,水仙花也能在早春时节绽放,显示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诗人还调侃说,连山矾(一种植物)都难以与它们相比,梅花在它们面前也稍逊一筹。水仙花披着淡黄色的外衣,姿态柔美,仿佛一位痴情的美人,与传说中的“凌波仙子”一样美丽动人。
最后,诗人表示要再次为这些水仙花作赋,以表达他对它们的喜爱与珍视。整首诗词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细腻情感。水仙花不仅是诗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他心灵的寄托和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