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俞律诗兄长歌游姑苏虎丘
北方之山多骨而少肉,南方之山多肉而少骨。
姑苏有山皆丘陵,丘陵幽处亦可读。
天平灵岩饶佳致,虎丘籍甚耳尤熟。
天平自荦确,灵岩只肥绿。
虎丘虽卑得兼之,一丘双美尽苞南与北。
况复古迹茫茫不胜数,阖庐真娘墓此卜。
鱼肠剑气冲牛斗,吴姬艳名万世续。
更有生公讲涅槃,顽石点头见诸载藉录。
一塔亭亭丘之巅,阅尽沧桑似转毂。
千年一瞬过迅羽,七级至今巍然矗。
彭祖八百诚妄言,以视兹塔之寿毋乃仍尔促。
我今重游空怅望,即事即景长歌以当哭。
悬知百岁不可期,太息身名朽俱速。
幸得知己一人菊味翁,新韵迭相次和免茕独。
宁作无食肉相之管城子,也胜孔方兄之门下一走卒。
姑苏有山皆丘陵,丘陵幽处亦可读。
天平灵岩饶佳致,虎丘籍甚耳尤熟。
天平自荦确,灵岩只肥绿。
虎丘虽卑得兼之,一丘双美尽苞南与北。
况复古迹茫茫不胜数,阖庐真娘墓此卜。
鱼肠剑气冲牛斗,吴姬艳名万世续。
更有生公讲涅槃,顽石点头见诸载藉录。
一塔亭亭丘之巅,阅尽沧桑似转毂。
千年一瞬过迅羽,七级至今巍然矗。
彭祖八百诚妄言,以视兹塔之寿毋乃仍尔促。
我今重游空怅望,即事即景长歌以当哭。
悬知百岁不可期,太息身名朽俱速。
幸得知己一人菊味翁,新韵迭相次和免茕独。
宁作无食肉相之管城子,也胜孔方兄之门下一走卒。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作者在苏州虎丘游玩时,对比南北山景特点,感叹虎丘虽小却融合了南北之美,还藏着千年历史故事。
开篇用"骨肉"比喻山的特点:北方山像瘦骨嶙峋的硬汉(多骨少肉),南方山像丰腴的美人(多肉少骨)。苏州的山都是小土坡,但别有韵味。提到附近的天平山石头多,灵岩山植被茂密,而虎丘虽矮小却同时具备这两种美,就像把南北特色打包在一起。
接着细数虎丘的"网红打卡点":吴王阖闾墓、名妓真娘墓、传说中的鱼肠剑、生公讲经让石头点头的典故,还有那座千年不倒的虎丘塔。作者看着古塔感慨:传说活800岁的彭祖,在这座塔面前都算短命。
最后流露真情:重游故地有些伤感,庆幸有个叫"菊味翁"的好友能一起写诗唱和。宁愿当个清贫的文人(管城子是毛笔的别称,代指写文章),也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孔方兄指铜钱)。全诗把地理特征、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悟炖成一锅,既有"南北山水大比拼"的趣味,又有"千年古塔看人间"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