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

祗共寒灯坐到明,塞鸿冲雪一声声。
乱时为客无人识,废寺吟诗有鬼惊。
且把酒杯添志气,已将身(一作心)事托公卿。
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战乱后借宿荒废寺庙的孤独夜晚,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复杂的情感。

开头两句用"寒灯"和"塞鸿"两个意象勾勒出寒冷孤寂的夜晚场景。独自对着油灯枯坐到天亮,听着大雁在风雪中一声声鸣叫,这种视觉和听觉的描写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

中间四句揭示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态。战乱年代流落他乡没人认识,在破庙里吟诗连鬼都会被吓到,这种夸张的说法既表现了环境的荒凉,又带着自嘲的幽默感。但他没有消沉,反而喝酒壮胆,把前途托付给当官的朋友,显示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希望。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抱着"好男儿要用剑来报答恩情,不能白活一辈子"的信念,这种豪迈的英雄气概突然打破了前文的阴郁氛围,让整首诗从孤独无奈的情绪中升华出一个热血男儿的形象。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电影:先给几个孤寂的特写镜头,再交代人物背景,最后来个热血沸腾的结尾。通过夜晚独处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乱世中既感到孤独无依,又不甘平庸的精神世界。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