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江以子胥名心伤东门县目之言因作长歌陈吴亡之由于子胥亦不能无讥焉尔
吴通上国始屈巫,楚败柏举由申胥。两皆复仇非为国,坐令庙社成丘墟。
苎萝山下卖新女,大道宫台教歌舞。当时自为沼吴来,竟堕术中悲闇主。
皆言哲妇能倾城,岂知召侮在佳兵。伐荆伐越事不已,怨构四国来狺争。
功师北征等狂噬,悃款忠言不能制。借问先时谁惎谋,遂使鸱张忘国计。
悬目东门众所怜,救时无术一身捐。苏台未见游麋庵,江水先看化墓田。
秋风摇落梧宫里,狡兔犹存走狗死。如茶如火空自强,乌喙终湔会稽耻。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吴国兴衰的故事,讽刺了盲目复仇和短视政治带来的灾难。全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吴国的强大始于谋士屈巫,打败楚国靠的是伍子胥(申胥),但这两个人都是为了私仇才帮吴国,结果把国家搞成了废墟。
诗中用"苎萝山下卖新女"(西施被越国培养成间谍)和"教歌舞"的细节,说明越国用美人计麻痹吴王夫差。表面看是女人祸国,实际是吴国四处打仗(伐荆伐越)惹众怒,就像疯狗乱咬人(狂噬),忠臣劝都劝不住。
最惨的是伍子胥,他像预言家一样警告吴王有危险(悬目东门说要看吴国灭亡),但救国无门只能以死明志。结果真如他所料——吴王还没享受完豪华宫殿(苏台),国家就先灭亡了。
结尾用"狡兔犹存走狗死"这个比喻特别犀利:兔子(越国)还活着,猎狗(伍子胥)却先被烹杀了。最后两句更扎心:吴王像打了鸡血一样逞强(如茶如火),结果反被越王勾践(乌喙指嘴像鸟喙的勾践)洗刷了会稽之战的耻辱——彻底翻盘。
全诗用历史故事告诉我们:被仇恨驱使的决策会反噬自身,治国不能光靠武力扩张,更要警惕身边的阴谋家。这些道理放在现代职场或国际关系中,依然很有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