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巴山砚,鱼鳞蜀客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短诗描绘了两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黑石巴山砚和鱼鳞蜀客笺。

首先,“黑石巴山砚”指的是用巴山出产的黑石制成的砚台。巴山位于四川一带,这里的黑石质地细腻,非常适合制作砚台。作者通过“黑石”一词,突出了砚台的材质和颜色,而“巴山”则点明了它的产地,赋予了这一物品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

接着,“鱼鳞蜀客笺”则是指一种用鱼鳞装饰的蜀地(即四川)信笺。蜀地自古以来以造纸业闻名,这种信笺可能因其表面有鱼鳞般的纹路或装饰而得名。作者用“鱼鳞”来形容信笺的外观,让人联想到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而“蜀客”则再次强调了它的地域特色。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两件物品的精美与独特,同时也体现了四川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地方特产的自豪与喜爱,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欣赏。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既生动又富有内涵,让人在短短两句诗中领略到深厚的地域文化魅力。

陈瓘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