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致仕南阳李文明太守

子寄南州苏合香,为凭双鲤问南阳。
不知何处天仙府,得似人间昼锦乡。
云卧闲看千亩白,菊开常醉九秋黄。
何时得脱樊笼去,约与逍遥万仞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致仕(退休)的南阳太守李文明的形象,以及诗人对其的怀念与向往之情。让我们逐句解析,看看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首句“子寄南州苏合香,为凭双鲤问南阳”,诗人用“苏合香”比喻李太守的美好品德和声誉,借此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同时,他寄送了一封信,像两条鲤鱼般从南方的南阳传递到北方,表达了对李太守的深深关切。

接着,“不知何处天仙府,得似人间昼锦乡”,这里将南阳比作人间仙境,赞美其富饶美丽。诗人用“昼锦乡”来形容南阳,寓意这里如同世间的锦衣玉食之地,生活富足、环境宜人。

“云卧闲看千亩白,菊开常醉九秋黄”,这两句描绘了南阳当地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南阳美景的赞叹。南阳的云雾缭绕,松柏茂密,闲暇时可以躺在云雾中欣赏广袤的千亩白(这里指松林),秋天菊花盛开,金色的花朵映衬着天空,让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

最后两句“何时得脱樊笼去,约与逍遥万仞翔”,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摆脱世俗的束缚,与李太守一起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樊笼”比喻束缚人的社会环境或规范,诗人希望在与李太守一起的自由生活中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李太守的赞誉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环境、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