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忍草庵

旧境依稀云不开,泉流断续路迂回。
杖头碧曳岚光去,鸦背黄翻夕照来。
万木寒声生绝壑,十年离绪怅登台。
禅林留宿今谁在,我复寻吟破石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忍草庵时看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慨。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首联"旧境依稀云不开,泉流断续路迂回"写重游故地时云雾缭绕、泉水时断时续、小路蜿蜒的景象,暗示记忆已模糊不清。诗人用"云不开"巧妙表达了对往事回忆的朦胧感。

颔联"杖头碧曳岚光去,鸦背黄翻夕照来"是绝妙的动态描写:手杖顶端掠过青翠的山岚,乌鸦背上翻飞着金色的夕阳。这两句不仅色彩鲜明(碧绿与金黄),而且通过"去"和"来"的对比,展现了时光流动的感觉。

颈联"万木寒声生绝壑,十年离绪怅登台"转入抒情。风吹树林的萧瑟声从深谷传来,诗人登高远望,十年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寒声"既是实写秋声,也暗含心情的凄凉。

尾联"禅林留宿今谁在,我复寻吟破石苔"是情感的高潮:当年一起在寺院留宿的人如今何在?只有诗人独自踏破石阶上的青苔,寻找往日的诗情。最后一句特别动人,"破石苔"这个细节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暗示时光流逝留下的痕迹。

全诗最大的魅力在于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完美结合。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伤感",而是通过云雾、泉水、乌鸦、夕阳、寒林等意象,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物是人非的惆怅。特别是色彩的运用(碧、黄)和声音的描写(泉声、寒声),让整首诗如同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画,而画中透出的,是诗人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