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西风吹繁暑,夜气初宜秋。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齧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齧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夕之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特殊夜晚的孤独与思索。让我们一步步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天气的变化。西风吹散了夏日的炎热,夜晚的空气开始变得凉爽,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这样的环境让诗人感到舒适,心情也稍稍放松了一些。他所住的地方空旷开阔,凉风从四面八方吹进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堂中央独眠,床上没有被子,显得格外孤单。他打开窗户,让南北风自由穿行,凉风轻轻拂过,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这个时候,诗人抬头望向天空,发现天上的星星已经向西移动,暗示着时间悄然流逝。
然后,诗人注意到天空中的云朵。残云没能形成雨水,只是飘浮在空中,显得有些虚幻。忽然,云层中断,月光洒下来,照亮了庭院中的树木,树叶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被雕刻过一样。这时,诗人听到草丛中传来小虫的低鸣,声音虽然微弱,却让他感到更加宁静。
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打破。飞蚊开始骚扰他,嗡嗡作响,甚至咬他。诗人试图驱赶它们,却无法彻底摆脱。尽管如此,他并没有与这些蚊子为敌的想法,而是选择闭门拉上窗帘,让自己回到宁静的状态。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仿佛进入了庄周梦蝶的境界。这里的“蝶梦”指的是庄子在梦中变成蝴蝶的故事,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自由与无拘无束。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七夕之夜的孤独与思索。尽管外界有蚊虫的干扰,诗人依然努力保持内心的宁静,并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人在孤独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