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夜对着月亮,心中充满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端正高阳月,空庭又见过”,写的是月亮高挂天空,照亮了空荡荡的庭院。这里的“端正”形容月亮圆而明亮,“空庭”则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周围显得格外寂静。月光再次照耀庭院,仿佛提醒着诗人时光的流逝。
“清风禁睡得,白发奈愁何”这两句,写的是清风让诗人难以入睡,而白发则让他更加忧愁。清风本应让人感到舒适,但在这里却成了诗人无法入眠的原因,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白发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诗人感慨自己已经老去,却无法摆脱心中的愁绪。
“尚识王良策,难知织女梭”这两句,诗人提到了王良和织女。王良是古代传说中的御马高手,象征着智慧和策略;而织女则是天上的仙女,擅长织布,象征着勤劳和命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还懂得一些智慧,但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最后两句“金波流汩汩,应为照滹沲”,写的是月光如水般流淌,仿佛在照耀着滹沲河。这里的“金波”指的是月光,形容它像金色的水波一样流淌。“汩汩”则表达了月光流动的柔和与连绵。滹沲河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或心中的某个地方,月光照耀着它,仿佛在提醒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远方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月亮和清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过去的怀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人在面对岁月时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