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同游大涤栖真洞的经历,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中的美景与内心感受。
首句“携手清苕去”,诗人与友人一同出发,携手而行,显得亲密无间。“清苕”指的是清澈的溪水,暗示了旅途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高枫丹叶森”描绘了沿途的秋景,高大的枫树,红色的叶子,给人一种壮丽而肃穆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火红的森林之中。
“渔樵九锁曲”和“风雨一窗深”这两句,分别描写了旅途中的不同场景。前一句写的是山路曲折,像是被九道锁链所缠绕,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与曲折。后一句则写的是风雨交加,窗外的景色显得深邃而神秘,给人一种风雨中的宁静与孤独感。
“索酒贪山月,添衣怯洞阴”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他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山间的月色,显得悠闲自得;但同时,洞中的阴冷让他感到些许不安,不得不添衣保暖。这种矛盾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表达了对未知环境的隐隐担忧。
最后两句“凤归天柱晓,楼阁有鸣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凤凰归巢,天柱山迎来了黎明,远处的楼阁中传来琴声,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的“凤归”象征着吉祥与安宁,而“鸣琴”则让人联想到和谐与诗意,为整首诗的意境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也有对未知的隐隐担忧,最终在清晨的宁静与琴声中得到了升华。
杨栋
眉州青神人,字元极,号平舟。理宗绍定二年进士。历枢密院编修官,除宗正少卿。进对谓己三十年所持惟正心修身之说。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度宗景定间累拜参知政事。其学本于周、程,曾主上蔡书院。有《崇道集》、《平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