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野叟长年。一室萧然。都齐收、万轴牙签。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
阙<身差>会得,万语千言。得鱼儿、了后忘筌。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 身差>
阙<身差>会得,万语千言。得鱼儿、了后忘筌。行行坐坐,相与周旋。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 身差>
现代解析
这首《行香子》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心态和生活情趣的诗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精髓和魅力:
1. 生活态度:首句“野叟长年,一室萧然”描绘了一个长期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老人,他的住所简单清静,充满了宁静与自足。这里的“萧然”不仅指环境的简陋,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淡泊和满足。
2. 书籍的陪伴:“都齐收、万轴牙签”意味着这里收藏了大量的书籍,象征着知识的丰富。“牙签”指的是书签,用来标记书中的重要段落。这些书籍涵盖了多种学说,但是,“只留三件,三教都全”表明作者主要关注的是儒家、道家和佛家三种主要哲学思想。
3. 生活中的哲学:接下来,“时看《周易》,读《庄子》,诵《楞严》”具体说明了作者实际在阅读的具体书籍,即《周易》、《庄子》和《楞严经》。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髓。作者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哲学智慧。
4. 生活中的哲理:“阙会得,万语千言”意味着作者在生活中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达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不再拘泥于言语表达。“得鱼儿、了后忘筌”采用了一句古代成语:得鱼忘筌。比喻追求知识或道理时,最终达到了目标后,可以不留痕迹,回归本真状态。
5. 与哲思的陪伴:“行行坐坐,相与周旋”表明作者与这些思想和哲理紧密相随,无论是在行路还是静坐时,都在思考这些道理。“待将此意,寻老孔,问金仙”则是说,作者寻求与孔子这样的古代圣贤对话,同时也希望能够与佛家的神仙(即佛菩萨)进行灵魂上的交流。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来寻求人生哲理的过程,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为的生活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让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智慧之美。
沈瀛
沈瀛[yíng],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1卷,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村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