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殿丞

读碑经岘首,贳酒过宜城。
莫问依刘事,休伤吊屈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送舒殿丞》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读碑经岘首”,诗人提到在岘山读碑。岘山是古时文人常去的地方,读碑则意味着在回顾历史、思考人生。这句诗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沉思和对历史的尊重。

第二句“贳酒过宜城”,诗人提到在宜城贳酒。贳酒是指赊账买酒,这表明诗人可能在经历某种困境或不如意。宜城则是一个地名,具体情境不详,但它可能象征着诗人生活中的某个转折点或重要时刻。这句诗通过喝酒这一行为,传达出诗人借酒消愁、暂时逃避现实的情感。

第三句“莫问依刘事”,诗人劝诫别人不要问“依刘事”。“依刘”可能指的是依附权贵或寻求庇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那些趋炎附势、追求名利之事的厌弃。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最后一句“休伤吊屈情”,诗人劝慰别人不要为“吊屈”而伤感。“吊屈”可能指的是对屈原的同情或对类似遭遇的感伤。诗人在这里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之中,要学会放下过去,向前看。这句诗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对困境的坦然、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它鼓励读者在面对人生起伏时,保持自我、豁达前行,既不沉溺于过去,也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这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这首诗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李维

宋洺州肥乡人,字仲方。李沆弟。太宗雍熙二年进士。为保信军节度推官。真宗初献《圣德诗》,擢直集贤院。累迁中书舍人。仁宗初为尚书左丞兼侍读学士,预修《真宗实录》,迁工部尚书。除相州观察使,为谏官所诋,知亳州,改河阳。久之还朝,复出知陈州。博学,以文章知名。真宗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所参定。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