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松图

豫章楩楠中梁欐,未免匠石斤斧寻。
峄阳桐梓作琴瑟,尘匣空恨无知音。
何如君家两松树,饱含风露垂清阴。
轮囷虽不获世用,老气自足雄山林。
长空六月洒苍雪,清绝不受尘埃侵。
夜来月出东山岑,影落万丈寒潭深。
道人大醉发长啸,直疑惊起双龙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双松图,通过对比其他名贵木材的命运,突出了两棵松树的独特魅力。

开头用两种名贵木材做对比:豫章(江西)的楩楠木虽然能做房梁,但免不了被工匠砍伐;峄阳的桐梓木虽然能做琴瑟,却只能尘封匣中无人欣赏。这两种木材虽然名贵,但要么被利用,要么被埋没。

然后笔锋一转,夸赞画中两棵松树:它们饱经风霜却依然苍翠,虽然长得盘曲不直(轮囷)不能当建材,但那股老而弥坚的气势足以称霸山林。这里用"雄"字特别传神,把松树比作了山林中的霸主。

接着用两个绝美的画面展现松树的神韵:六月酷暑时,松针像苍雪般洒落,清雅绝尘;夜晚月光下,松影倒映在寒潭中,意境幽深。这两个画面一热一冷,一动一静,把松树的高洁气质写活了。

最后诗人想象:画这幅画的道人喝醉后对着松树长啸,那声音简直像是惊醒了潭中沉睡的双龙。这个结尾特别有戏剧性,把静态的画作写出了动态的神韵,让整幅画都活了起来。

全诗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赞美了松树不随波逐流、保持本真的品格。表面写画中松,实则寄托了诗人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宁可做自在的山林隐士,也不当被利用的栋梁或遭埋没的珍宝。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