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动物比喻人性,讽刺那些虚张声势、外强中干的角色。
开头用"虓虎"(咆哮的老虎)和"龟"对比:老虎看似凶猛,却不如乌龟懂得审时度势,盲目行动只会陷入危险。就像历史上的吕布(有勇无谋的武将)和王寻(轻敌的将军),都因为自大而失败。
中间用"黔驴技穷"的典故:驴子只会踢腿这一招,最终被猎人包围。暗指某些人只会耍小聪明,结果自食其果。
最后点明主旨:作恶多端的人(无论人还是兽)终将自取灭亡,就像猛兽再凶,猎人也能制服它。
全诗用动物故事讲人性,语言生动,告诫人们:真正的强大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智慧和自知之明。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