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闲云和山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句“闲云生叶不生根”描绘了云朵飘逸不定的状态,就像云朵随风而动,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位置。这句诗通过“生叶”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云朵的轻盈和飘渺。而“不生根”则强调了云朵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特性。
次句“常被重重蔽石门”描绘了云朵遮挡山石的情景。这里的“重重”形容了云层的厚重,就像多层的围墙一样遮蔽了山石的出口,给人以神秘而朦胧的感觉。这种遮蔽不仅增加了山间云雾的美感,也赋予了诗歌一种深邃的意境。
第三句“赖有风帘能埽荡”则描绘了风和云之间的互动。诗人认为是风的吹拂扫除了云层的遮盖,使得山间重现晴朗的景象。这里的“风帘”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风,它具有清新的力量,能驱散一切遮蔽。通过这种风吹云散的描写,诗人赋予了自然现象一种积极向上的意义。
最后一句“满山晴日照乾坤”则进一步描写了阳光普照山间的景象。阳光洒满山间,照亮了大地,呈现了一幅明亮而和谐的画面。这里用“乾坤”一词,不仅指代了天地,也象征着自然界的辽阔和包容。
整首诗通过对云、风、阳光和山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美好景象。诗中蕴含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