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侍翁大人并子虔兄公入粤

当头明月淡遥空,折柳歌骊曲未终。
惜别本无儿女态,联吟喜有父兄同。
装轻半载诗书画,道远还愁雨雪风。
十里花田烟树里,洋桃水碧佛桑红。
休嗟凤泊与鸾飘,一叶帆飞廿四桥。
旧梦已怜池草冷,离魂拚共蜡花消。
乡关日远鸳鸯水,海国烟寒玳瑁潮。
料得情深非久别,莫教再瘦到吟腰。
晨昏须博老亲欢,岭表风光任饱看。
丹荔绿榕堪入画,珠蚶花蛤好加餐。
屈伸未免依人苦,冷暖应知作客难。
珍重临歧无别语,早将尺素报平安。
不尽离愁宛转思,到时应在早春时。
满篮香露花含笑,一路青山鸟画眉。
得意何妨归缓缓,关心惟愿去迟迟。
素馨抹丽珠娘舫,好谱风华绝妙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亲人远行的温情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地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第一部分写送别场景:明月当空,折柳相送,虽然不舍但并无小儿女的哭哭啼啼,反而为能一起吟诗作赋感到欣慰。行李虽轻却装满诗书画卷,担忧远行路上的风雨艰辛,又想象目的地花田烟树、洋桃佛桑的美景。

第二部分用比喻手法写离愁别绪。把分离比作凤凰飘零,一叶小舟远行。感叹旧日美好如池边青草般消逝,离愁似蜡烛燃烧般煎熬。虽然家乡日渐遥远,但相信深情不会因分离而减淡,叮嘱对方别因思念消瘦。

第三部分转为温馨嘱咐。叮嘱远行的亲人要照顾好长辈,好好享受岭南风光——红荔枝、绿榕树可以入画,鲜美海鲜要多吃。体谅寄人篱下的不易,明白出门在外的艰辛。最后殷切嘱咐要常写信报平安。

结尾展望重逢:虽然离愁萦绕,但想象对方早春到达时的美景——带露的鲜花、青翠的山峦、欢唱的鸟儿。希望亲人不要急着赶路,慢慢欣赏风景,更希望他不要急着回来(实则表达不舍)。最后以珠娘船上素馨花的意象,期待谱写更多美好诗篇。

全诗妙在将送别的忧伤与对亲人新生活的祝福完美融合,既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不舍,又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豁达。通过明月、折柳、蜡花等传统意象传递深情,又用荔枝、玳瑁潮等岭南风物增添异域色彩,读来如品清茶,初觉平淡,回味甘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