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其十一

浮云南北竟无归,子客东西何可依。
原宪糟糠窃有望,田氏膏腴讵敢希。
蔼蔼庑庭绝车马,寂寂蓬门掩席扉。
宿昔偷光吝馀照,今日穷途空自欺(见同书同卷《贫贱部》。)。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比喻,描绘了一个穷困文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内心矛盾。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天上的云飘忽不定没有归宿,就像寄人篱下的穷书生无处依靠。原宪(孔子弟子)吃糟糠度日却心怀理想,而田氏(战国富豪)的富贵生活根本不敢奢望——这里用"窃有望"和"讵敢希"两个词,把穷书生既不甘心又认命的矛盾心理写得特别真实。

后四句转到具体生活场景:门前冷落没有车马往来,草屋的破席子挡不住寒风。最精彩的是最后两句,说自己过去还偷偷借着别人家的灯光读书("偷光"用匡衡凿壁偷光的典故),如今穷途末路才发现都是自我欺骗——这个转折特别扎心,把理想破灭后的自嘲感写得淋漓尽致。

全诗没有刻意卖弄文采,就像在唠家常一样,把古代寒门读书人"穷且益坚"的傲骨、"贫贱不能移"的坚持,以及最终被现实打败的无奈,都浓缩在这八句诗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和现代人"躺平又不敢彻底躺平"的心态莫名相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