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庙

慷慨论兵笑沐猴,尽将生死付酂侯。
手提汉鼎归真主,眼见黄旗出伪游。
此日王孙归故国,何年漂母葬荒丘。
英雄自古多遗恨,肠断秋风楚水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韩信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位天才将领的悲剧人生。

开头两句说韩信谈论兵法时神采飞扬,看不起那些没真本事的人("沐猴"指徒有其表的人),把自己的命运全交给了萧何(酂侯)。这里既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也埋下了悲剧伏笔——后来正是萧何设计害死了他。

中间四句像快镜头一样回顾韩信的人生:他帮刘邦(真主)打下江山,却识破了刘邦假装巡游(伪游)实际要抓他的计谋。如今他的后代回到故乡,而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河边洗衣老妇)的坟墓早已荒芜。这些对比特别扎心——英雄生前风光,死后连恩人的坟都无人照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道出所有英雄的宿命:再厉害的人也逃不过遗憾,就像秋风里永远流不尽的楚江(韩信家乡的河)。这里用"肠断"形容极度伤心,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那种穿透历史的悲凉。

全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单是讲历史故事,更是用韩信一个人的遭遇,说透了所有英雄的无奈——建功立业时轰轰烈烈,结局却总是意难平。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关键。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