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晓起出蓬户,雪花飞不歇。
风重气候寒,瞬息高数尺。
街深车辙多,泥痕满轮铁。
伤此莹素姿,乃被尘滓积。
东去有孤山,梅花皓如雪。
月明洞箫响,山深少人迹。
胡为来尘市,飘零不自惜。
有客惊素丝,对之长叹息。
风重气候寒,瞬息高数尺。
街深车辙多,泥痕满轮铁。
伤此莹素姿,乃被尘滓积。
东去有孤山,梅花皓如雪。
月明洞箫响,山深少人迹。
胡为来尘市,飘零不自惜。
有客惊素丝,对之长叹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同时借雪花的命运抒发了对高洁品格被世俗污染的惋惜。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现实雪景的生动描写(前六句) 清晨推门看到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积雪转眼就能没过膝盖。街上深深的车辙里,雪被车轮碾成污浊的泥浆。这里用"莹素姿"形容白雪的纯净,与"尘滓积"形成强烈对比,就像看到一块白丝绸被扔进泥坑般令人心痛。
2. 理想世界的对比(中间四句) 诗人笔锋转到孤山梅花,那里月光下的梅花像雪一样皎洁,幽静的深山偶尔传来箫声,几乎没有凡人足迹。这里用梅花象征远离尘嚣的高洁,与城市里被污染的雪形成鲜明对照。
3. 灵魂拷问(最后四句) 诗人忍不住质问:白雪啊,你为何要飘落在这肮脏的市井?有位过客看到白雪变成"素丝"(指被染污的雪),不禁发出叹息。这里的"素丝"典故暗指《淮南子》中"素丝染于苍则苍"的典故,比喻纯洁事物被环境改变。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雪景写出了哲学深度:用城市雪和山中梅花的对比,探讨了"纯洁是否该远离尘世"的永恒命题。就像现代人常纠结的"该保持初心还是适应社会",诗人用雪与梅给出两种人生选择,最后那个叹息的"客",或许正是每个面对现实困境的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