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酒歌

一壶之酒三四客,阁暖炉红窗月白。围炉把酒且饮之,须臾相顾皆春色。

酒亦何美意何长,人生百年内,嘉会不可常,且乐今夕同徜徉。

飞霜落尽衡阳树,哀鸿叫下潇湘浦。潇湘浦,九疑云隔苍梧路。

帝子香魂招不来,空馀竹上啼痕处。放歌一曲壮心悲,天涯漂泊我何为。

明当径度禾川水,却望庐陵山翠归。

现代解析

这首《一壶酒歌》描绘了一群朋友围炉饮酒、畅谈人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相聚难得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篇写几个朋友围坐在温暖的炉边,窗外月色皎洁,大家举杯共饮,很快脸上都泛起了红晕,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在他们之间。这里,作者用“春色”来形容饮酒后的愉悦和温暖,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接着,作者感叹酒的美味和友情的珍贵,但同时也意识到人生短暂,美好的相聚并不常有。因此,他希望大家珍惜当下,享受此刻的快乐。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许多人在欢聚时都会有的共鸣。

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景象:飞霜落尽树木,哀鸿在潇湘水边悲鸣。潇湘浦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的地方,而九疑山和苍梧路则暗示了遥远的距离和无法逾越的阻隔。这里的“帝子香魂”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舜帝之妃娥皇和女英,她们的香魂无法招回,只留下竹上的泪痕。这些意象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无法归去的惆怅和无奈。

最后,作者放声高歌,抒发内心的悲伤。他感叹自己漂泊天涯,不知何为。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怀家乡,想象着明天渡过禾川水,回望庐陵山的美景,仿佛已经踏上了归途。这种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是漂泊在外的人共有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温暖与萧瑟、欢聚与离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它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最终落脚在对家乡的深情回望上,读来令人动容。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