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看海榴花

琉璃地上绀宫前,发翠凝红已十年。
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画面,发生在山寺前的夜晚。

首先,“琉璃地上绀宫前”描绘了山寺前的地面像琉璃一样光滑,绀宫则指的是寺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接着,“发翠凝红已十年”形容了寺庙前的植物已经生长了十年,翠绿的叶子中点缀着红色的花朵,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恒常。

“夜久月明人去尽”描绘了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人们都已经离去,只剩下寺庙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宁静的氛围。最后,“火光霞焰递相燃”则描绘了寺庙中的灯火和天空中的霞光相互辉映,仿佛在夜晚中点燃了希望和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比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美丽,以及夜晚的宁静与灯火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山寺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感受到山寺的庄严和自然的美好。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