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行

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
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在江上行船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行舟人在夜色中航行的艰难与坚持。

首句“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意思是,撑船的人熟悉江上的路线,夜晚开始航行。这里提到的“榜人”指的是船夫,他们依靠对江路的熟悉,开始在夜晚进行航程,表现出行舟人的自信与经验。

接着,“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描绘了夜晚航行的困难。在黑夜中,两岸的地形和小岛都无法辨认,只能听到风浪的声音,暗示了行舟过程中的危险。

第四句“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阴暗与寒冷,乌云密布,月亮也不再明亮,营造出一种压抑和不稳定的氛围。

第五句“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表达了虽然面临艰难险阻,但行舟人依靠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来克服困难。这里“忠诚”不仅指的是对任务的责任感,也可以理解为对家庭、对同伴的忠诚。

最后两句“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即使夜晚多么漫长,诗人相信黎明终会到来,象征着困难终将过去,希望和光明总会到来。

整首诗通过夜航的场景,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和挑战,以及面对困难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希望。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可以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

吴筠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