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

柔情空自托琼瑰,六义无关派漫开。
荑稗易丰终异谷,齿牙不惜为怜才。
群怨兴观思故训,风云月露尽诗材。
莫将绮语争哀艳,应识西昆是别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诗歌创作的真谛,批评了当时浮华空洞的诗风。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联用比喻说理。"柔情"指华丽的辞藻,诗人指出这些文字就像空捧着美玉(琼瑰)却无实质,虽然标榜继承《诗经》的"六义"传统,实则偏离了正道。就像田里的稗草(荑稗)长得再茂盛也不是真正的稻谷。

第二联展现诗人的创作态度。前句用"齿牙"(代指言语)表明自己不惜言辞尖锐,后句"怜才"二字点明批评的初衷是爱护真正的诗才。这种敢说真话的勇气,在今天依然可贵。

第三联揭示诗歌的本质。上句"群怨兴观"出自《诗经》,强调好诗应该反映社会现实;下句"风云月露"讽刺那些只写风花雪月的作品。诗人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是诗材,关键要写出真情实感。

最后一联是核心观点。诗人反对用华丽辞藻(绮语)比拼诗句的凄美(哀艳),指出李商隐的"西昆体"(以用典华丽著称)只是特殊体裁,不能代表诗歌正道。这个观点对当下"唯流量""唯技巧"的创作倾向仍有警示意义。

全诗像一位老师傅在传授写作心得:好诗不在于辞藻多美,而在于是否言之有物;批评不是为了打击,而是希望后辈走正道。这种既犀利又真诚的态度,让古典诗论在今天依然鲜活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