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黄昏中,友人久别重逢的温馨场景,同时透露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对归乡的渴望。
开篇用"雀噪空城"和"树木凋零"的秋景,烘托出冷清压抑的氛围,暗示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感。"青山望不见""白云已晚"两句,既写实景被雨遮蔽,又暗喻人生理想受阻的无奈。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写雨中与友人共进晚餐的温暖。"千里风"象征漫长的分别,"同一饭"则凸显重逢的珍贵。诗人用"阮籍遇知音"的典故,表达遇到知己的喜悦——就像古人阮籍遇到知音康僧渊时,总会开怀畅饮。
结尾两句点明主旨:官场漂泊到底为了什么?看着雨中劳飞的鸟儿,诗人也萌生了归乡的念头。这种"飞鸟思归"的意象,生动传达了游子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萧瑟秋景、友人温情、仕途感慨自然融合,用"雨中同饭"这个生活细节,把抽象的羁旅愁思变得可感可知。最后以鸟喻人,让读者在飞鸟归巢的画面中,感受到诗人渴望结束漂泊的心境。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