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一九二五年)
海上春无主。
嫩杨枝、匀黄未遍,怎生飘絮。
姹紫嫣红无消息,谩道美人迟暮。
算只有、几行樱树。
细雨初睛残照里,被春风吹落枝头露。
花未放。
艳如许。
花如解恨花应语。
是伊谁、东瀛取种,移栽中土。
故国华魂飞不刭,一片异乡情绪。
便待得、嬉春游侣。
十里红霞迷望眼,更香车宝马樱花路。
谁会得,此心苦。
嫩杨枝、匀黄未遍,怎生飘絮。
姹紫嫣红无消息,谩道美人迟暮。
算只有、几行樱树。
细雨初睛残照里,被春风吹落枝头露。
花未放。
艳如许。
花如解恨花应语。
是伊谁、东瀛取种,移栽中土。
故国华魂飞不刭,一片异乡情绪。
便待得、嬉春游侣。
十里红霞迷望眼,更香车宝马樱花路。
谁会得,此心苦。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25年,表面上描写春天樱花盛开的景象,实则借花抒怀,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漂泊之苦。
上阕开头用"海上春无主"点明漂泊无依的处境。初春的杨柳还没完全变黄,却已开始飘絮,暗示时局动荡不安。"姹紫嫣红"本该是春天的景象,却迟迟不见踪影,就像迟暮的美人。只有几行樱树在雨后残阳中摇曳,被春风吹落枝头的露珠。这里用"花未放,艳如许"的对比,暗指看似美好的表象下隐藏着未绽放的苦闷。
下阕转入抒情。作者想象如果樱花懂得怨恨,一定会诉说自己的故事——它们是从日本移植到中国的异乡客。这其实是作者自况,表达"故国华魂飞不到"的乡愁。即便等到赏花的游人如织,看到"十里红霞"般的樱花大道上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也没人能理解他内心的孤苦。
全词最动人之处在于将个人漂泊的命运与樱花的移植经历巧妙重叠。樱花虽美,却是异乡之客;作者虽身处繁华,却心怀故土。这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孤独感,通过樱花这一意象得到深刻呈现。词中"谁会得,此心苦"的慨叹,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