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灾诗三十二韵
共和十二秋,国事无一好。
迟迟甲子年,望治首同矫。
无何春气苏,入夏转淫潦。
狂雨竟浃旬,堤溃墉亦倒。
蠢矣无支祁,鼓氛弥八表。
百里绝炊烟,千村汇鱼沼。
流尸妇襁儿,幸活幼随老。
琐尾知何穷,哀鸣动苍昊。
侧闻故老言,天意不可道。
道光甲午间,后此见则少。
其时尚承平,逸乐久温饱。
更阅十数年,半壁忽云扰。
天欲降大殃,或先示其兆。
我闻色然疑,兹事竟幽眇。
国步颠已深,民劳休可小。
河津入白鱼,道路逐陈宝。
炊淅矛剑头,亿兆委肝脑。
辜眚纵难宽,行罚已非藐。
胡为命洚流,杀民如刈草。
万国生鱼头,天醉若未晓。
抑如创世谭,民罪无所祷。
故令无愚贤,一洗服天讨。
讵知彼天行,有若奖顽狡。
恶者趋避工,弱善坐枯槁。
官家令煌煌,急振毋任殍。
所全能几何,一一覆巢鸟。
治民无大术,平政计应早。
浚洫固圩坊,民命未难保。
率兽食人肉,喣喣又何造。
柯柄吝儒生,一室自除扫。
悲哉天下溺,援手岂徒嫂。
苟免吾滋惭,闭门梦羲皞。
迟迟甲子年,望治首同矫。
无何春气苏,入夏转淫潦。
狂雨竟浃旬,堤溃墉亦倒。
蠢矣无支祁,鼓氛弥八表。
百里绝炊烟,千村汇鱼沼。
流尸妇襁儿,幸活幼随老。
琐尾知何穷,哀鸣动苍昊。
侧闻故老言,天意不可道。
道光甲午间,后此见则少。
其时尚承平,逸乐久温饱。
更阅十数年,半壁忽云扰。
天欲降大殃,或先示其兆。
我闻色然疑,兹事竟幽眇。
国步颠已深,民劳休可小。
河津入白鱼,道路逐陈宝。
炊淅矛剑头,亿兆委肝脑。
辜眚纵难宽,行罚已非藐。
胡为命洚流,杀民如刈草。
万国生鱼头,天醉若未晓。
抑如创世谭,民罪无所祷。
故令无愚贤,一洗服天讨。
讵知彼天行,有若奖顽狡。
恶者趋避工,弱善坐枯槁。
官家令煌煌,急振毋任殍。
所全能几何,一一覆巢鸟。
治民无大术,平政计应早。
浚洫固圩坊,民命未难保。
率兽食人肉,喣喣又何造。
柯柄吝儒生,一室自除扫。
悲哉天下溺,援手岂徒嫂。
苟免吾滋惭,闭门梦羲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悯灾诗三十二韵》描绘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灾难中百姓的苦难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先,诗人指出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尽管已经进入共和时代,但国事却没有好转。接着,他描述了甲子年(古代纪年法中的一年)春季的气象变化,夏季却遭遇了连绵不断的暴雨,导致堤坝崩溃,洪水泛滥。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村庄被淹没,百姓无家可归,甚至出现了浮尸遍野的惨状。
诗人通过“流尸妇襁儿,幸活幼随老”这样的句子,生动地展现了灾难中人们失去亲人、生活无望的悲惨景象。他借“故老言”表达了对天意的揣测,认为这场灾难可能是上天对国家的警示。诗人还回顾了历史,提到道光甲午年间也曾有过类似的灾难,但当时的国家尚未陷入如此深重的危机。
接下来,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国家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困境,百姓的生活也极为艰难。尽管官府发布了救灾的命令,但实际效果有限,无法真正拯救那些受灾的百姓。诗人感叹:“治民无大术,平政计应早”,意思是治理国家没有捷径,只有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他指出,那些恶人往往能够逃避灾难,而善良、弱小的百姓却只能坐以待毙。他呼吁官府应当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仅仅发布空洞的命令。同时,诗人也对自己无能为力感到惭愧,认为自己虽然想拯救天下苍生,但却无法真正改变现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灾难的同情,还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呼吁国家和社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拯救百姓。这首诗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