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揭示了作者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的“葬书丑唾窭与贱,只为人间觅贵饶”描述了一种追求物质财富的心态。这里的“葬书”象征着那些为了追求富贵而抛弃知识、道德的人。他们不惜唾弃贫穷和低贱,只为在人间找到富贵和奢华。这种生活态度看似光鲜,实则空洞无物。
接着,诗人用“试问胡椒八百斛,何如陋巷一箪瓢”来对比另一种生活态度。这里的“胡椒八百斛”象征着大量的财富和物质享受,而“陋巷一箪瓢”则代表简朴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质疑: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如简朴生活中的精神满足来得珍贵。
整首诗词的核心在于揭示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对立。诗人认为,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只会让人迷失自我,而简朴的生活方式却能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
通过这种对比,诗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