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次韵义山四首 其三

谁分杨露洒空来,南海潮音呴怒雷。
灵鹫峰前献珠罢,幽兰馆外舣舟回。
半生憔悴废琴意,一纸琳琅咏絮才。
未敢清辞就灯看,焚心如篆渐成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对才华的珍视,最终归于内心的煎熬与释然。

开头用"杨露洒空"和"南海潮音"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温柔又震撼的氛围——就像露水无声落下,却又像海潮怒吼般震撼人心。这里暗示人生中那些看似轻柔却带来巨大冲击的经历。

"灵鹫峰献珠"和"幽兰馆舣舟"两句,借用佛教典故和文人雅士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曾经追求精神境界的努力,但最终都如船只返航般回到原点。这种求而不得的失落感很强烈。

"半生憔悴废琴意"直接道出半生的失意——就像放弃弹琴的雅士,曾经的抱负都已荒废。但"一纸琳琅咏絮才"又转折地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就像谢道韫咏雪的才情,在纸上熠熠生辉。

结尾最为动人:诗人不敢在灯下细看自己写的诗,因为每看一次都心如火烧,就像香篆燃烧成灰。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把那种才华不得施展的痛苦,以及最终选择放下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用优美的意象包裹着尖锐的人生痛感,在典雅的文字中倾诉着普通人都能共鸣的失意与坚持。特别是最后焚心如灰的意象,让所有经历过理想与现实落差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