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为送别一位名叫黄必昌的朋友赴任而作,表达了对他的赞赏、期许以及对民生的关切。
首先,诗中提到“好风佳月说龙川”,描绘了龙川的美景,象征着黄必昌即将前往的地方风光秀丽,环境宜人。同时也暗示了黄必昌的仕途将会顺利,如同在好风佳月中前行。
接着,“人喜新来别乘贤”一句,表达了人们对黄必昌这位贤能之士的欢迎和期待。黄必昌即将上任,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带来新的气象。
“才尽优为千里式,学今有用四书全”,这两句称赞黄必昌的才华和学识。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学以致用,精通儒家经典《四书》,具备了治理一方的能力。作者相信他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黄门祠下挥吟笔,丞相岭头先着鞭”,这两句描绘了黄必昌在黄门祠下挥笔吟诗,展现了他的文采;而在丞相岭头,他则率先策马前行,象征他在仕途上积极进取,勇于担当。
最后两句“莫但挽眉衔纸尾,忍教田里苦颠连”,是作者对黄必昌的提醒和期许。他希望黄必昌不要只是埋头于文书工作,而是要关心百姓的疾苦,不要让田里的农民继续受苦。这是对黄必昌的一种激励,希望他能在任上为民谋福,不负众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黄必昌的赞赏和期许,表达了对他即将赴任的祝福,同时也寄托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鼓励他在新的岗位上为民造福。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