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前夕河上

此际真疑贯月游,烟波不数五湖舟。
沉冥市色藏微语,淡定风光许暂留。
据石自绵丘壑意,怀人休问溯洄愁。
蟾辉鸦鬓俱清绝,争似东坡赤壁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前夜,诗人在河上泛舟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意境。

首联“此际真疑贯月游,烟波不数五湖舟”写诗人泛舟河上,仿佛置身仙境,烟波浩渺中连著名的五湖(泛指江南水乡)都比不上眼前的美景。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的忘我状态。

颔联“沉冥市色藏微语,淡定风光许暂留”将岸上的城市灯火与河上的宁静风光对比。城市的喧嚣仿佛在低声细语,而河上的宁静风光却让人想多停留片刻。这一动一静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颈联“据石自绵丘壑意,怀人休问溯洄愁”写诗人坐在石头上,心中涌起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虽然怀念故人,却不愿陷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愁绪。这里展现了诗人既向往隐逸,又难以割舍人间情感的矛盾心理。

尾联“蟾辉鸦鬓俱清绝,争似东坡赤壁秋”是全诗高潮:月光(蟾辉)与女子乌黑的鬓发(鸦鬓)都清丽绝俗,这般景致简直媲美苏轼《赤壁赋》中的秋夜。这里用苏轼的典故,将眼前景与历史名篇相比,既赞美了夜景,也表达了诗人希望像苏轼那样超然物外的心愿。

全诗以“游河”为线索,通过月光、烟波、城市灯火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诗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情感的眷恋,最终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中“淡定”“清绝”等词尤其传神,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在月下河上沉思的文人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