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颜鲁公祠

太师骂贼眼欲裂,由来大刚不获阙。
堂堂忠义八十年,与贼共生宁共灭。
泰山可摧地可陷,不可夺者公之节。
奸邪卢杞知不知,舌舐忠臣头上血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颂了唐代名臣颜真卿(被封为鲁国公,故称颜鲁公)的忠烈气节,用直白的语言痛斥奸臣,情感激烈如火山喷发。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刻画颜真卿的形象:他怒斥叛贼时眼眶都要瞪裂,这种刚烈性格注定无法在腐败的朝廷立足。八十年来坚守忠义,宁愿与叛贼同归于尽也绝不妥协。"骂贼眼欲裂"这个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老臣在叛军面前拍案而起的画面。

五六句用排比强调气节重于生命:泰山可以崩塌,大地能够陷落,但颜真卿的骨气永远打不垮。这里用自然界的巨变反衬人格的永恒,就像说"就算天塌下来,他也绝不低头"。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对奸臣卢杞的控诉:这个小人用谗言害死忠良,就像用舌头舔舐忠臣的鲜血。把政治迫害比作"舔血",既揭露了奸臣的残忍,也暗示他们靠吸食忠臣的血泪上位,画面感极强。

全诗像一柄青铜剑,既有"刚不获阙"的锋利刃口,又有"泰山可摧"的厚重质感。诗人用"眼裂、舌舐"这些身体部位的强烈动作,把抽象的气节写得血肉丰满,让忠奸对立如同黑白分明的版画,极具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