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原韵酬梦痕见和即以为赠
草劲任风疾,花早怯春寒。
世间多少儿女,咽泪劫灰前。
那更斯人憔悴,忍见群芳芜秽,谁与辨媸妍。
惨淡入帘月,照影更凄然。
逢盛世,发馀热,着鞭先。
栽桃种李,岳云湘水共澄鲜。
好借含商嚼羽。
写尽平生恩怨,绝学赖君传。
我亦掀髯笑,翘首望南天。
世间多少儿女,咽泪劫灰前。
那更斯人憔悴,忍见群芳芜秽,谁与辨媸妍。
惨淡入帘月,照影更凄然。
逢盛世,发馀热,着鞭先。
栽桃种李,岳云湘水共澄鲜。
好借含商嚼羽。
写尽平生恩怨,绝学赖君传。
我亦掀髯笑,翘首望南天。
现代解析
这首《水调歌头》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赠别之情。
开篇以“草劲任风疾,花早怯春寒”起兴,用草和花的不同状态来比喻人生的坚强与脆弱。草在狂风中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花儿早早绽放,却畏惧春寒,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这种对比引出了后文对世间儿女在苦难面前无奈情感的描述,“世间多少儿女,咽泪劫灰前”,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痛苦与无助。
接下来,作者通过“那更斯人憔悴,忍见群芳芜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憔悴状况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凋零的惋惜。而“惨淡入帘月,照影更凄然”则通过月光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感伤。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作者提到“逢盛世,发馀热,着鞭先”,表达了自己在盛世中依然愿意发挥余热,积极投身于事业的决心。接着,“栽桃种李,岳云湘水共澄鲜”以栽种桃李为喻,寄托了作者对教育、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岳云湘水的壮丽景象,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好借含商嚼羽,写尽平生恩怨,绝学赖君传”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希望借助音乐、文字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一生,并将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承给后人。最后,“我亦掀髯笑,翘首望南天”以轻松、豪放的笔调收尾,展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又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赠别,又有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