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三首 其二

周旦匡王室,而罹管蔡谤。
不资穹鉴明,圣德几沦丧。
二年罪斯得,雷风感天象。
怀哉时世远,光泽不可望。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感怀三首 其二》通过历史故事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和反思。

诗的开头提到“周旦匡王室,而罹管蔡谤”,周旦是周公旦,他在周成王年幼时辅佐朝政,稳定了周朝的统治。然而,他却遭到了管叔和蔡叔的诽谤。这里诗人用这个历史事件来比喻好人常常会遭遇无端的指责和陷害。

接下来,“不资穹鉴明,圣德几沦丧”是说如果没有上天的明察,周公旦的圣德几乎就要被埋没。诗人在这里感叹,如果没有公正的判断,善良和美德就会被误解甚至被淹没。

“二年罪斯得,雷风感天象”指的是两年后,周公旦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天象也发生了变化,雷风大作,象征着天意的显灵。这里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天理的公正,暗示正义终究会得到伸张。

最后,“怀哉时世远,光泽不可望”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感慨。他感叹时光流逝,古代的光辉已经难以再现,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无奈与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正义与道德的呼唤,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不公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记住历史的教训,追求公正与光明。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