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羽扇

立烟睡雨白蒙茸,尽付驱炎掌握中。暑退沙头千点雪,凉生顶上几丝风。

曾闻异物陪修静,莫染纤尘障庾公。挥动半襟诗梦醒,谁怜拳足蓼花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用鹭鸟羽毛制成的扇子,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扇子带来的清凉与诗意。

第一句用"立烟睡雨"形容鹭羽扇洁白蓬松的样子,像烟雾中站立、细雨中沉睡的鹭鸟羽毛。"白蒙茸"进一步强调羽毛的柔软洁白。诗人说这把扇子能"驱炎",握在手中就能赶走炎热。

第二句写扇子的效果:扇动时像沙滩上飞舞的千点雪花(比喻白色羽毛),又像头顶吹来的几缕凉风。"暑退"和"凉生"形成对比,突出扇子的消暑功能。

第三句用典故增加内涵:传说高僧修静曾用珍奇物品(暗指鹭羽扇)陪伴修行;"庾公"指南朝名士庾亮,这里说不要让灰尘弄脏了这把高雅的扇子。

最后一句最有意境:挥动扇子时,半边衣襟带起的凉风唤醒了诗人的诗兴;而扇子原料的鹭鸟,此刻可能正蜷着腿站在开满蓼花的草丛中,无人注意。这个结尾突然转换视角,让人联想到制作扇子的鹭鸟,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怜惜之情。

全诗妙在: 1. 把普通扇子写得既实用又风雅 2. 多处运用比喻(如雪、风)和对比(热与凉) 3. 结尾视角转换,从用扇人突然想到制扇的鹭鸟,余韵悠长 4. 用典自然,不显晦涩

这把鹭羽扇不仅是消暑工具,更是引发诗意的媒介,诗人通过它表达了对自然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