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语土民
庙算符天象,干旄格有苗。
三军歌按堵,万骑弛鸣镖。
虔岭顽民远,朝阳寇逆招。
偃文休众士,锡命自皇朝。
莫篆天然石,惟吹洛下箫。
声闻神起舞,气感海无妖。
方叔猷元壮,相如赋未饶。
成周放牛马,林野任逍遥。
三军歌按堵,万骑弛鸣镖。
虔岭顽民远,朝阳寇逆招。
偃文休众士,锡命自皇朝。
莫篆天然石,惟吹洛下箫。
声闻神起舞,气感海无妖。
方叔猷元壮,相如赋未饶。
成周放牛马,林野任逍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胜利后的和平景象,展现了统治者以德服人、文武并用的治国智慧。
开头四句用"庙算"(朝廷决策)、"干旄"(军旗)等意象,展现朝廷运筹帷幄取得军事胜利的场景。战胜后军队高歌、骑兵卸甲,战场恢复平静。
中间部分描写战后治理:用"顽民远"(叛乱者归顺)、"寇逆招"(招安敌人)体现怀柔政策。统治者停止军事行动("偃文休众士"),改用文化教化,通过刻石碑、吹箫等文治手段感化百姓,连神灵都为之起舞,大海也不再兴风作浪。
后四句用历史典故:方叔(周朝名将)的武略和司马相如的文采,比喻统治者文武双全。最后以"放牛马"的田园画面,描绘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
全诗通过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强调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以文化教化赢得民心。诗中军事意象与文人雅事交织,刚柔并济的笔法正好呼应了"文武之道"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