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常君的忠臣在战乱中壮烈殉国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感人的力量。
前两句用"蜂蚁乱窜、万马嘶鸣"的混乱战场画面,突出常君在军中怒目圆睁、誓死抗敌的英勇形象。三四句形成强烈对比:常君像鸿毛般轻贱地献出生命,而皇帝却不断颁发嘉奖令(凤诰),暗示忠臣的牺牲与朝廷的褒扬之间存在落差。
五六句具体描写战场惨状,"昔岭"的兵器沾满鲜血,"浣花溪"边百姓用祭祀告慰忠魂。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巫峡行人年复一年为忠魂落泪,杜鹃啼血的哀鸣声中,白昼都显得昏暗,用自然景物烘托出绵延不绝的哀思。
全诗通过战场惨烈、死后哀荣、百姓追思三个层次,塑造了一个为国捐躯的忠臣形象。最打动人心的,是最后借行人眼泪和杜鹃啼血,把个人悲剧升华为永恒的民族记忆,让读者感受到忠义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