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湖上口占》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湖上景象,同时暗含着对世态的深刻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卖葑千艘底处藏”,葑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卖葑”来形容湖上繁忙的景象,但诗人却用“底处藏”来暗示这些繁忙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宁静。接着,“娲天濯热卧湖光”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仿佛大自然在洗涤着世间的炎热,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山云既雨犹相逐,水草无花亦自香”这两句,诗人通过山云追逐的场景和水草自带的香气,表达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即使没有花朵的点缀,水草依然散发着自然的芬芳,这似乎在告诉人们,真正的美不在于表面的华丽,而在于内在的质朴。
“野径遍穿人借问,僧茶旋点客先尝”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人们在野外小径上相互询问,僧人迅速为客人泡茶的场景。这种场景充满了人情味,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
最后,“翻思举世趋炎者,谁识苹风五月凉”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世人对名利的追逐和五月湖上的清凉,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思。诗人认为,真正的清凉和宁静,往往被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所忽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的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深刻反思。诗人用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远离喧嚣、充满自然美和人情味的世界,同时也提醒人们,真正的幸福和安宁,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忽视的细微之处。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