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夜闻风雨

空山清夜寒无寐,松桧摇声风雨高。
行尽江湖忘岩壑,犹疑绕屋尽波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中夜宿,感受到风雨交加的情景。首句“空山清夜寒无寐”点明了环境:寂静的山林,清冷的夜晚,寒气逼人,让人无法入睡。这种孤寂和寒冷的氛围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松桧摇声风雨高”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猛烈。松树和桧树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风雨声愈发高涨,仿佛整个山林都在震动。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风雨交加的山林中,感受到那种大自然的威力。

第三句“行尽江湖忘岩壑”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曾经走遍江湖,见过无数壮丽的景色,但此刻他忘记了那些险峻的山岩和幽深的沟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动,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最后一句“犹疑绕屋尽波涛”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诗人听着风雨声,仿佛四周都被波涛所包围,房屋似乎被海浪环绕。这种错觉让诗人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与世隔绝。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深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风雨夜山中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孤寂感的深刻体验。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无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