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陈金门法子赠端石砚歌兼索和诗

有生不能投笔起,破浪乘风行万里。
黍稻难谋二顷田,饥寒碌碌惭妻子。
金门先生哀我穷,持赠端砚相磨。
自言此物足珍重,使我一拓文人胸。
佐之楮先生,友以中书君。
长日供挥洒,亦足张我军。
嗟我以砚为性命,作歌欲报愁未称。
昨夜西风吹林皋,故人不见心郁陶。
诗情淋漓动十指,兴酣落笔神皆豪。
拂君砚,濡我毫,墨池一泻飞寒涛。
知君得诗应大笑,更为狂奴赓别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朋友赠砚的感激之情。

诗人开篇就感叹自己无法像古代英雄那样投笔从戎,去远方闯荡,反而在生活中为生计发愁,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感到愧对家人。这时,朋友金门先生同情他的困境,赠送了他一方端砚。端砚是一种珍贵的砚台,象征着文人的身份和情怀。朋友希望通过这方砚台,能让诗人重拾文人的自信与气魄。

诗人将砚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用“楮先生”(纸)和“中书君”(笔)来陪伴砚台,表示自己会勤奋写作,以文会友。然而,诗人觉得自己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感到有些愧疚。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秋风中独自思念朋友的情景。他的诗情被激发,手指在纸上飞舞,灵感如潮水般涌出。他想象着朋友看到这首诗时会开怀大笑,甚至可能再写一首诗来回应他的“狂奴”风格。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对朋友的感激以及对写作的热爱。通过砚台这一象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人身份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创作的激情。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也有对朋友情谊的赞美,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