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首句“七日山中已烂柯”借用了一个典故:传说有人在山中看仙人下棋,短短一会儿,回到人间却发现已经过了很多年,连斧柄都腐烂了。诗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时间飞逝,暗示自己在山中修行或隐居,仿佛只过了几天,但实际上可能已经过去了很久。
第二句“岂期再为道人过”意思是:我哪里想到,会再次为道士的事情而停留或思考。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本已超脱尘世,却又不自觉地被道士的生活所吸引或影响。
第三句“年来鹤驭经多少”中的“鹤驭”指的是仙人骑鹤飞升的景象,象征着修道成仙的追求。诗人在这里问自己:这些年来,我经历了多少追求仙道的历程?暗示他一直在追寻某种理想,但却未能如愿。
最后一句“纵有无终奈尔何”意思是:即使有无终洞这样的仙境,又能怎样呢?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即使有仙境存在,普通人依然难以摆脱现实的束缚,无法真正达到理想中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道成仙的向往,但也透露出他对时间流逝和现实无力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超凡脱俗的追求,也有对人生无奈的叹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