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石轩

石窦鸣泉自招隐,故邀风月到林扃。
我今欲去尚回首,多少人来不肯听。

现代解析

《漱石轩》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

首句“石窦鸣泉自招隐”,石窦指的是石洞,鸣泉是流动的泉水。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场景,泉水从石洞中流淌,仿佛在召唤人们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这里的“自招隐”暗示了隐逸生活的吸引力。

次句“故邀风月到林扃”,风月代表自然的美好,林扃则是指林间的门。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诗人邀请风月来到林间,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第三句“我今欲去尚回首”,诗人虽然想要离开尘世,但仍然忍不住回头张望。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世俗的留恋。

最后一句“多少人来不肯听”,诗人感叹很多人来到自然中,却不愿意真正倾听自然的声音,无法领会隐逸生活的真谛。这句诗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的忽视和对名利的追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

总的来说,《漱石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诗人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引发读者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钱厚

杭州临安人,字德载,号竹岩懒翁。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嘉定中为常熟令。工诗。有《竹岩拾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