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十六岐

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一作屦)俱逃名。
出谷迷行洛阳道,乘流醉卧滑台城。
城下故人久离怨,一欢适我(一作怨)两家愿。
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
于何(一作二河)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
问我草堂有卧云,知(一作哂)我山储(一作厨中)无儋石。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主人公在炼丹和卖药中并未成功,但他并不在乎这些世俗的成就,反而选择了逃离名利,过上了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诗的开篇提到主人公在炼丹和卖药中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他并不因此感到失落,反而选择了隐姓埋名,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像迷失在洛阳道上的行者,也像在滑台城边乘流而下的醉汉,这种生活充满了自由与随性。

接着,诗中提到他与故人重逢,彼此都感到非常高兴。这种简单的快乐,正是他内心所追求的。他早上拿着拐杖去买酒,晚上吃着松花饭,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满足感。

在世俗的世界里,车马喧嚣,人们争相拜访权贵之门,但主人公却选择了远离这些纷扰。他宁愿在自己的草堂中卧看云卷云舒,也不愿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他知道自己家中没有多少存粮,但他依然能够自给自足,像鹿和麋一样在野泉边饮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公卿权贵的淡然态度。他虽然知道这些人在社会上地位显赫,但他更愿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静静地度过时光,享受与草木为伴的宁静生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的生活,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生活图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生活虽然看似平淡,但却充满了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王季友

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王季友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