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
尝闻天女贵,家即帝宫连。
亭插宜春果,山冲太液泉。
桥低乌鹊夜,台起凤皇年。
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
紫岩妆阁透,青嶂妓楼悬。
峰夺香炉巧,池偷明镜圆。
梅花寒待雪,桂叶晚留烟。
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复传。
亭插宜春果,山冲太液泉。
桥低乌鹊夜,台起凤皇年。
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
紫岩妆阁透,青嶂妓楼悬。
峰夺香炉巧,池偷明镜圆。
梅花寒待雪,桂叶晚留烟。
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复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安乐公主奢华的山池园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皇家园林的极致美景和富贵气象。
前四句点明公主身份尊贵("天女"指公主),她的山池紧邻皇宫,亭子里摆放着御苑的珍果("宜春果"),山间流淌着皇家太液池般的泉水。这里用"插""冲"两个动词,让静止的景物突然有了动感。
中间八句像展开一幅工笔画卷:低矮的小桥让人联想到七夕鹊桥,高台让人想起周朝祥瑞凤凰。诗人说这些景致既有历史典故的影子("故事犹如此"),新建的景观更加精妙("新图更可怜")。接着用"透""悬"二字,写出妆阁仿佛镶嵌在紫岩中,歌楼像悬挂在青山上。山峰比香炉峰更精巧,池塘偷来明月般完美的圆。
最后四句转入意境描写:寒梅等待雪的到来,暮色中的桂树萦绕着薄烟。当宾客尽兴时("兴尽"),仍被美景挽留("投辖"是用典表示留客),园林中又传来钟磬之声。这里的"金声"既指实际钟声,也暗喻公主的美誉流传。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写静态园林,却用"插、冲、夺、偷"等动词让景物活起来;明明是夸耀富贵,却通过"待雪、留烟"等意象增添清雅韵味。诗人将皇家气派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在铺陈奢华的同时,又用梅花、桂叶等意象保持住了诗歌的品格。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