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其二 初春江上载酒,有怀
断云做暝,正水驿无花,画船来悄。雪残未扫。看阊门半掩,那知春到。
久欠西施,莫共吴王斗草。系孤棹。叹人远五湖,归雁都杳。
心事空缥缈。对残霸宫城,旧家池沼。追游趁早。画十年影事,东风吹帽。
江上初梅,笑我垂垂欲老。暮寒峭。问青篷载愁多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的是初春时节,诗人乘船在江上饮酒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和人生易老的感慨。
上片写景: 开篇用"断云做暝"描绘天色渐暗,营造出朦胧的氛围。诗人乘着画船悄悄来到江边驿站,这里还没有春天的花朵,积雪也未融化。通过"阊门半掩"这个细节,暗示春天已经悄悄来临,但人们还未察觉。"久欠西施"两句借用西施和吴王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惆怅。最后"系孤棹"三句,写诗人独自停船,感叹故人远去,连归雁都看不见了,透露出孤独之感。
下片抒情: 诗人面对残破的宫城和旧时的池沼,思绪万千。"追游趁早"表达要及时行乐的意思。接着回忆十年往事,感叹时光飞逝。"江上初梅"两句写初开的梅花似乎在嘲笑自己渐渐老去,用拟人手法生动有趣。结尾"暮寒峭"营造出寒意袭人的氛围,最后以问句作结,让读者思考这艘小船究竟承载了多少愁绪。
全词特色: 1. 时空转换自然,从眼前景到历史典故,再到个人回忆,层次丰富 2. 善用对比手法,如残雪与初春、年轻往事与垂垂老矣 3. 语言清新自然,如"东风吹帽""垂垂欲老"等用语生动形象 4. 情感真挚,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这首词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江景,又像一首怀旧老歌,唱出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