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海棠
海棠自是花中杰,西蜀此花尤胜绝。
濯锦江边艳欲然,浣花溪上每於缬。
畴昔闻名未识面,对之顿解忧心结。
东皇著意欲开时,不许芳心轻漏洩。
风前醉态真嫣媚,雨过啼妆更鲜洁。
格高不受尘点污,韵胜须那香酷烈。
东南颜色岂不佳,甲乙品题终少劣。
我公胸次秋水莹,海内人人颂清节。
世间珍玩一物无,独此妖娆费提挈。
墀间堂下不胜春,頳颊丹唇从严成列。
嫣然尤物不多人,未害广平心似铁。
几年隔绝剑阁外,拔擢孤忠自明哲。
愿公持此坐庙堂,天下妍媸要区别。
濯锦江边艳欲然,浣花溪上每於缬。
畴昔闻名未识面,对之顿解忧心结。
东皇著意欲开时,不许芳心轻漏洩。
风前醉态真嫣媚,雨过啼妆更鲜洁。
格高不受尘点污,韵胜须那香酷烈。
东南颜色岂不佳,甲乙品题终少劣。
我公胸次秋水莹,海内人人颂清节。
世间珍玩一物无,独此妖娆费提挈。
墀间堂下不胜春,頳颊丹唇从严成列。
嫣然尤物不多人,未害广平心似铁。
几年隔绝剑阁外,拔擢孤忠自明哲。
愿公持此坐庙堂,天下妍媸要区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蜀海棠》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赞美了海棠花的高洁品格,并借此表达了对清正官员的敬佩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先夸海棠花本身的美(前12句) - 开篇就说海棠是花中豪杰,尤其四川的海棠最美。用"艳欲然"(像要燃烧的红)和"每於缬"(常像彩绸)形容花色鲜艳。 - 没见过时只是听说,亲眼见到后所有烦恼都消散了,说明海棠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 用拟人手法说海棠像矜持的少女("芳心不轻泄"),风雨中更显娇媚("风前醉态""雨过啼妆")。 - 重点强调海棠品格高洁(不受尘土污染)、香气独特(比东南地区的花更胜一筹)。
2. 由花及人(中间8句) - 把海棠比作清正廉洁的官员("胸次秋水莹"指心胸澄澈),说这位大人不爱珍宝,独爱海棠。 - 海棠在庭院中盛开,就像一群红颊朱唇的美人,但这位官员像唐代正直的宰相宋璟(广平公)一样,面对美色仍能保持铁面无私。
3. 最后寄托期望(最后4句) - 说这位官员从偏远地区(剑阁外)被提拔,是因为他忠诚能干。 - 结尾点明主旨:希望官员像分辨海棠之美那样,在朝堂上也能明辨是非、选拔贤才。
最妙的是全篇用海棠比喻人才: - 海棠颜色艳丽但品格高洁 → 人才要外表能力与内在德行兼备 - 海棠在风雨中更美 → 人才要经得起考验 - 东西部海棠的对比 → 选拔人才要不拘地域 - 赏花要识货 → 为政要知人善任
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既避免直接拍马屁的尴尬,又把劝谏说得委婉动人,展现了宋代文人"含蓄说理"的典型风格。普通读者可以重点欣赏其中对海棠的拟人化描写(如"芳心""醉态"等),感受作者如何把静态的花写出动态的神韵。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