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其二

何处元宵好,双林宴坐僧。
戒圆三五夜,心耀百千灯。
茅舍门常掩,绳床几谩凭。
世间娱乐事,一念不曾兴(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二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元夕 其二》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元宵节的独特心境,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出家人与世俗欢乐的鲜明对比。

前两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题:哪里的元宵节最好?是寺庙里静坐修行的僧人。这里的"双林"代指佛寺,"宴坐"指僧人打坐,暗示真正的节日快乐不在喧闹的街市。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僧人的修行生活:在月圆之夜持守戒律,心中却比千百盏花灯更明亮;简陋的茅屋柴门常关,只有一张绳床可供倚靠。诗人用"心耀百千灯"这个巧妙比喻,说明内心修行带来的光明远胜外在的灯火辉煌。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旨:世间所有的娱乐享受,在僧人心中激不起一丝波澜。这个"一念不曾兴"的结尾特别有力,既表现了僧人六根清净的境界,也暗含对世俗浮躁的淡然超脱。

全诗通过僧人清苦修行与元宵热闹的对比,传递出一个深刻道理: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喧闹。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具体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智慧,这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吕希纯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0